主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3-05-12 09:15浏览:680次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以免征农业税以及粮食补贴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扶持之下,随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显。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一次次考察一次调研,并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就目前年,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长期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是,这只是以地产水平衡量。如果以为均平衡量的话,中国在世界上并未居于领先地位。探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才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个最为重要途径。

首先,在我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重要的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灾能力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今后,我国人口资源矛盾将日趋突出,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把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打牢。其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研究表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产品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内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

当前,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突出表现在:粮食连续几年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等。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要看到,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十四五”期间仍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相关服务体系,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农业税,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继续稳定、完善、强化这些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一)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二)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既能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还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和农机服务机制,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与此同时,要着力开发优质、高效、低价、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提倡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流通管理,稳定市场价格。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落实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田间灌排等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

(二)是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三)是健全市场体系,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四)是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要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等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作者简介:李雪飞,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梅河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吉林省作家协会研修班学员。曾在《作家》《参花》《天池》《长白山》《关东文学》等文学期刊,及《吉林日报》《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中国妇女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税务报》等诸多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若干。

  •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3 吉林省税务学会 吉ICP备2023002067号
  • 联系电话:0431-80531158
  • 邮箱地址:JLshuiwuxuehui@126.com
  • 学会地址:长春市长春大街158号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人民广场办公区

公众号二维码